校园文化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校园文化 > 师生风采 > 正文

张维元:情系贵医五十六载 倾身病理鞠躬尽瘁

日期:2016-06-03 作者:张峰 来源:附属医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2016年5月14日上午,一场激动人心的座谈会在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附属医院行政楼六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病理人足迹”活动组丁彦青教授、丁华野教授代表四个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不远万里来此拜望一位对中国病理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张维元教授,并对其授予了奖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授奖致辞让人难以忘怀:“忆往昔,中国病理临床专科已走过百年历程。您为中国病理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中国病理界的脊梁’。我们将沿着您的足迹走向辉煌!”


张维元教授已为学校、医院和病理事业奉献了五十六个春秋。五十六载,他矢志不渝、跋涉求索、智慧耕耘、虔诚奉献,为学校和病理事业的发展而殚精竭虑。五十六载,流年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压弯了他的脊梁,换来了他事业上的丰硕成果;至今他已到耄耋之年,仍坚守医田,默默耕耘,继续为病理事业发挥着他生命中的光和热,这一切让人感慨万千、崇敬不已!

扎根边陲 潜心医术

1959年7月,他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经组织分配,来到了远离家乡和首都的贵阳医学院。刚到贵州时,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差,本是青春年华,心怀壮志,渴望一展才华,但现实却是身处穷乡僻壤,设施简陋、技术落后,且食不裹腹、举目无亲,在去与留之间犹豫不定,按照张老的话说,这是当时心中一道难过的关。然而,后来的三次下乡经历让他改变了想法,在下乡的医疗活动中,他看到当时的贵州不仅经济落后,医疗技术更是落后,许多地方百姓遭受疾病之苦,这让他心生慈念,决定留下来尽微薄之力为这些边远百姓做一点事情。

有一种动力来源自于苦难,“为这边远贫穷百姓做一点事情”的想法一直激励着他扎实地走在病理研究的道路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担任病理解剖教研室助教工作,参加附属医院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很快就胜任了病理解剖学的实习教学和部分理论大课教学,并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熟悉了尸体解剖,他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和责任感也感染了教研室的很多同行。即使在文革动荡的岁月,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没有辜负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潜心钻研业务,并于1976年赴上海肿瘤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学成归来后更增强了他对病理诊断的信心,更加热爱这个并不被很多人重视的病理事业。在科研上努力探索,潜心研究,1981年其有关鼻咽癌的病理研究获贵州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1979年,凭着自己过硬的业务和优秀的工作业绩,他晋升为讲师,1983年开始担任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在贵州省肿瘤研究所成立后担任了研究所副主任,晋升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1987年又晋升为教授。

领命受衔 鞠躬尽瘁

由于他突出的组织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1984年至1998年期间他先后被任命为贵阳医学院副院长、院长,成为贵阳医学院在位时间最长的院长。在他任院长之初,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贵医经历了文革浩劫之后,一切百废待兴,他深感身负重任,励精图治,带领全院职工强人才、促教学、立科研、提医疗、树新风,为贵医的中途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任职院长期间,他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对外拓展有利资源,促进学校和医院更快、更好发展。他促成了其母校(北京大学医学部)与贵阳医学院的合作,在两校之间架起了稳固的友谊桥梁,使北医大对当时贵医的教学、医疗、科研和人才建设提高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担任院长期间,他自己从不贪图生活享受、不主动申请特殊津贴,总是以身作则,保持简朴生活,加班加点工作,这种率先垂范、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贵医取得了快速发展。1985年贵医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免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单位;1997年又成为全国首批“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单位;2003年贵医附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而授权点正是他所在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这与他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为政14载,繁忙的行政工作并没有让他放弃病理事业,他仍一如既往地承担教研室分配的病理学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总会挤出时间参加附属医院病理科的病理诊断工作,参加病理科的每周疑难病理会诊。

献身病理 呕心沥血

1998年,辞去了院长职务,没有了行政事务的影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病理诊断和教学工作中。他继续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每位普通医生和教师一样,每天准时上下班,和同事一起讨论病理,传授教学经验,开展学术研究。

他的教学风格一直为学校很多老师所推崇,独特的教学方式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很多教师和学生成为他的“粉丝”,尤其是他讲的耳鼻喉肿瘤课生动有趣,被老师和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张肿瘤”。其教学水平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2003年荣获“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光荣称号。

他长期从事鼻咽癌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贵州省卫生厅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科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德高望重的他被推选为贵州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和贵州省医学会常务理事。

他放弃个人名利,力推年轻后辈,将自己有关鼻咽癌系列研究成果申报让给学生,自己屈居幕后。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担任科内的病理诊断复审工作,手把手教年轻医生取材,指导他们阅片。

2005年退休后,他所想的不是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他一生热爱的病理事业,是附属医院病理科乃至全省病理事业的发展。当时,由于种种原因,附属医院病理科病理医师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他欣然接受附属医院的返聘,到病理科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悉心指导病理医师阅片和签发病理报告,每天为科室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把关,为临床医生的正确处理病人保驾护航,为科内医生的迅速成长呕心沥血,使得附院病理科得到快速发展。他的所作所为,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时时被他的行为感动着。

2008年,为了年轻医生的成长和病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年过七旬的他主动把贵州省学位主任委员让于他人,他仍一如既往地为贵州省病理事业的发展奔走和操劳,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宣传病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天贵州省病理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现在,年过八十的他仍然关心着贵州省病理事业的发展,注重专科病理的发展,经常参加科室的疑难会诊,主持贵州省的读片会,指导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开展工作。

在2016年5月14日的座谈会上,当问到张老对病理界的后辈们有什么期望时,他语重心长地讲到:从事病理工作的人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是值得尊敬的幕后英雄。病理工作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每一个从事病理工作的人都应热爱和忠于这份事业,切忌浮躁,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它做出贡献。他对病理学科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一是病理解剖对病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却临着绝迹的危险,希望通过全国两会提案,给以行政立法,促进病理解剖工作的开展;二是分子病理对精准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分子病理新技术的开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顺势而为,请各方给予重视和支持。

鉴于张维元教授对中国病理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授予“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2016年贵州省首届病理学术会议上,省病理学会对张维元教授的事迹进行了表彰。张维元教授对病理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将是一座灯塔,照亮着前行的路,激励着后辈们为病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 澳门威斯尼斯-WWW.WNS888.COM|官网入口 -BinG百科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 公网安备